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了浙江金华两个国家级的茶非遗项目: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和庙会(赶茶场)。近期,金华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通过播放一部申报片、开设一堂专题课、举办一场庆祝晚会、召开一场发展论坛、拍摄一部宣传片,营造浓厚的氛围和茶文化环境。
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
【资料图】
12月8日晚,由金华市政府主办,金华市委宣传部、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金华市文旅发展和非遗保护中心、杭州震撼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执行,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金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金华市婺城区政府、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协办的“婺风遗韵·一梦归婺州”举岩之夜晚会在婺州古城景区举办。
茶语芬芳,茶香倾城,茶情醉人。晚会以“茶和天下共享非遗”为主旨,以“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庙会(赶茶场)”两个茶非遗项目为核心,结合黄初平(黄大仙)传说、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婺剧、迎大旗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和诸多金华非遗元素策划创作。晚会以《水墨金华》为序,《忆江南·奉茶迎宾》《如梦令·药茶情缘》《满庭芳·品茶论道》《茶山春·婺风遗韵》一幕幕篇章式演绎,融入音诗画情景表演、宋韵茶艺、婺式茶宴等多元化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展销等沉浸式体验,表达“洞天福地仙人举岩”的内涵意蕴,展示古婺山乡赶茶场的茶俗意趣,演绎“一城山水一壶茶一梦归婺州”的人文意境,独具古婺风情,彰显婺州茶品,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为进一步营造氛围,金华还开展了无人机表演活动,500架无人机在湖海塘公园的夜空中起舞,“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人类非遗婺州举岩 赶茶场”“中国茶 看浙江”“I LOVE CHINESE TEA(我爱中国茶)”等15种图文造型粉墨登场,市民近距离欣赏了一场光影盛宴,新传播手段让婺州举岩、赶茶场绽放迷人光彩。
寻常草木 生发新意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光茶叶品种就有上千种,并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茶习俗。
婺州举岩生长在金华北山双龙洞一带,海拔650米以上,年均气温17℃,年降水量约1600毫米。“这里的生态环境特殊。”金华市文旅发展与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举岩不是一块奇石,而是指这里岩石耸立如仙人所举,婺州举岩就在这奇峰怪石间肆意生长。婺州举岩可追溯到秦汉,在五代十国时期,已被士人垂青。词人毛文锡在《茶谱》中写道:“婺州有举岩茶,斤片方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更是把婺州举岩列为名茶之一。
在金华山,一片茶叶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茶,要经过拣草摊青、青锅、揉捻、二锅、做坯整形、烘焙、精选储存七道工序。炒制时以焙为主,炒焙结合,既保持了原有的茶芽特色,又让举岩茶独具风格。整个制作过程选品苛刻,一万枚芽叶只能制成三到四两茶叶。婺州举岩品质出众,在众多绿茶中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在金华磐安,一片茶叶还有更多诠释,它即是恩泽黎民的茶,也是一种民俗。相传,晋代道教大师许逊来磐安玉山传教时,这里已种有茶树,但由于缺乏工艺,茶叶卖不出去。为让茶农过上好日子,许逊与茶农一起研究加工工艺,最终制成畅销各地的婺州东白茶。《茶经》记载,婺州东白茶曾被列为贡品。
当地茶农尊敬许逊,又建立茶场庙,逐渐形成了以茶叶等物质交换以及茶文化、民俗文化表演为中心的茶场庙庙会。庙会分春社和秋社。春社(农历正月十五)时,茶农盛装打扮,奉上第一株新茶,祈求茶叶丰收,茶场内还会举行挂灯笼、迎龙灯等民俗活动;秋社(农历十月十五)时,茶农和百姓带着秋收的喜悦前来赶集,其间还有三十六行、叠罗汉、抬八仙、大花鼓、迎大旗、迎大凉伞、岭口亭阁花灯、乌龟端茶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清代磐安人周显岱曾在《玉山竹枝词》中描写了这一盛会:“茶场山下春昼晴,茶场庙外春草生。游人杂还香成市,不住蓬蓬社鼓声。”由此可见当时万人空巷的景象。
历史走到今天,一片茶叶从远古而来,不仅在八婺大地上开枝散叶,也顺应时代发展,香韵迭出、生发新意。
以茶为名 品读于心
12月7日至8日,“人在草木间”茶生活系列体验活动在万佛塔公园开展。活动选取了与茶相关的部分非遗项目,汇聚八婺地区的茶品、茶器、茶点及茶衍生品,在万佛塔公园、赤松门等处分设展区,进行展示展销、品鉴交流等活动,现场还有磐安吹打、乌龟端茶、大力士摔跤、跳魁星、蔡宅高跷等非遗项目踩街巡游,营造浓厚的喜庆氛围。
“人在草木间”是对“茶”字的拆解,以“茶”为名,品读于心。在金华,茶叶、茶民俗、茶场早已浸润百姓生活。体验活动举办前夕,金华市文旅发展和非遗保护中心邀请婺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楼洪亮组建团队,选取八婺各地所产的茶叶,以茶入菜,福寿无疆·佛手蜜火方、春风十里·兰莲炖香肚、鸿运万年·茶疗猪猪乐、东白诗画·毛峰润鹅肝、江南晨曲·春毫茶香鸡、归田园记·云峰秋色赋、红色记忆·道人麻花鱼,以及茶点茶心佛语(佛手米糕)、枣降吉祥(抹茶奶枣)、好戏连苔(海苔蛋卷)……呈现一席独具匠心、造型优美、色香味俱全的茶香婺宴,引得市民纷纷驻足,闻香识茶,拍照打卡。
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的已不是叶子本身,还有一段历史文脉、一种文化现象、一个产业形态、一种生活方式……金华人自古便爱茶,除了喝茶,还有斗茶、猜茶谜、写茶诗、淘茶具。在古城景区里,茶楼、茶馆随处可见。在“婺风遗韵·匠心工坊”非遗体验活动中,市民通过兰溪面塑、婺剧戏服制作技艺(传统婺剧戏服)、宋式插花、篆香技艺、婺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婺州举岩茶宋代点茶技艺,感受别样的茶生活,活动同步直播观看人数达18.27万人次。
万佛塔下,赤松门前,人们从“婺风遗韵·一梦归婺州”展演中,品味古婺茶之缘、茶之灵、茶之道、茶之情;从茶艺、古琴、篆香等宋韵雅趣和非遗项目踩街中,穿越时空,感受宋韵等传统文化的魅力。闻茶香、见茶色、赏茶剧、品茶味,因茶而聚、因茶而趣,人们在一拨一拨茶非遗体验互动中,领会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察茶香悠远,感悟婺韵绵延。
高峰论坛 共谋发展
冬日里的茶山本是静悄悄的,带着恒久的绿默默蓄力,为来年春天献上一抹清醇。这些天,金华山上的婺州举岩茶山吸引了世界关注。为答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新课题,寻找婺州举岩怎样“火起来”的好方法,12月9日,全国多位茶文化、茶产业相关专家齐聚金华山,开展“茶和天下共享非遗”金华山茶旅融合发展高峰论坛。
婺州举岩茶,外形蟠曲紧结,茸毫依稀可见,色泽银翠交辉,香气清香持久,汤色嫩绿鲜亮,茶味醇厚甘冽,曾被列为贡茶。它之所以享誉千年,与产地金华山独特的生态条件直接相关。这里群山起伏、树木葱茏、云雾茫茫,并有“云暗雨来疑是夜,山深寒在不知春”的特殊气候,利于茶树生长。正因为原生产地气候、地理条件的特殊性,造就了其茶品的独特性。
怎样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原会长马文辉在论坛上提出:“婺州举岩项目保护单位应把握入选契机,对婺州举岩茶的种植、加工、炮制进行既细致又系统的思考,寻找科学的路径,突破主产区的局限。”
中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茶业学院执行院长、高级工程师张士康在《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与实践》主题演讲中提出,用科技和文化赋能产业的发展,开辟茶食品、茶日化、茶酒等系列产品开发路径,为婺州举岩茶现代化发展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党工委书记陈峰齐表示,金华山将利用好这一宝贵的人类财富,做好茶产业,将茶山变“金山”。
在金华,“双龙雨露举岩茶”、安期生抛杖栽茶树、黄大仙叱木成茶等民间传说一直流传。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博物馆原馆长王建荣在论坛上说:“要利用好、讲好这些民间传说,让婺州举岩茶与金华山文化融合再生,更广泛、更有创意地进行传播,并围绕茶文化打造主题旅游产品、文创产品,让茶文化休闲旅游成为金华山又一张金名片。”
随着目光聚焦杭州主会场,金华分会场庆祝活动落幕。15天里,项目申报片在全市151块LED屏(电子屏)滚动播出,一堂茶非遗专题课吸引了57.8万名在校中小学生观看,全市各文化场馆、景区、饭店等播放申报片5.3万次。庆祝晚会配套举办茶体验课、茶美学展、茶主题宴、无人机秀等活动,线下线上观看人数达272.23万人次。新华网、工人日报、新华社客户端、央广网、浙江新闻客户端等41家主流媒体和平台推出活动相关信息129条,总点击量超419.81万次。
这一片片小小的、古老的茶叶,于千百年的时光淘洗中,在金华依然生机勃发、欣欣向荣,而即将迎接它的,又是一个万物葱茏的春天。(王果 邱源 陈敏)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