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铜器部分
铜器作为中国工艺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不仅种类丰富,而且独具艺术特色,历来被中外收藏家视为重点收藏的珍宝。 有清一代,宫廷中先后设立了铜器造办处,大量制造各种铜器,作为内廷陈设、佛堂供奉、太庙郊坛等使用。各种工艺的综合应用使得清代铜器形制瑰异,纹饰繁缛,富丽堂皇而独具魅力。尤以乾隆朝宫廷仿古器最盛,这当然与乾隆帝博雅好古的性格与情怀有关。是次专场中,古董珍玩板块为藏家呈现4件重要宫廷铜器,工艺繁复,气韵非凡,颇为珍稀。从中可以领略清代宫廷铜器的精美考究,以及古意盎然的韵味。 Lot 3309 清乾隆 铜错银丝花觚 “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觚:H 30.9 cm、Weight: 4739g ; 座:15.5×15.8 cm×4 、Weight: 1524g H 34.2 cm(含座)、Weight: 6263g 来源: 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此件花觚精铜所铸,身姿挺拔,造型规整,造型特征可比同时期的陶瓷、掐丝珐琅。整体风貌符合清三代官作铜器特征,乃当时铜器审美的最高标准。 外口沿正中錾刻“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横款,款识风格独特。花觚整体素面,腹部上下装饰带错银丝回纹。底置原配铜镂空夔龙纹方座,典雅端庄,与花觚颇为相合,亦属难得。花觚周身连座铜质宝光灿然可比良金,且同呈“枣红色”皮壳,艳丽温润,风格、皮色、包浆一致,实为难得之佳器。 Lot 3310 清康熙 铜蒲牢钮铜镈 D 11 cm、H 15.2 cm Weight: 1450g 镈钟,是为古代打击乐器,上古时以青铜制,又称“特钟”,用木槌击奏。镈钟相对编钟言,后者为编悬,前者为特悬。此镈精铜所铸,形制典雅,顶饰蒲牢钮,灵动且具气势,背部拱起成孔,用于穿系。此式蒲牢钮于北京大钟寺各式铜钟上亦颇常见,为清代宫廷的标准制式。镈身光素无纹,呈深栗壳色,似施烧古装饰,透古雅气息,铜质精纯,由里而外泛雪花金状,持之坠手,叩之清脆。整器形制、气韵于明清宣铜中脱颖而出,既蕴含古典文雅之气,又富有清代宫廷造物之美。且今查阅公私收藏,同时期有多例铜鎏金蒲牢钮八卦纹编钟者,仅器型类似,未见与本品相同的器物,足见其并非宫中日用的寻常陈设。 按照古制,大捷之后必要“功成乐作”,“铸钟鼎以纪功德”,因此新铸镈钟便成为顺应古制、大吉大利、纪功扬威的非凡之举,强烈表现出统治者追崇周礼、建中和之极之意,借儒家“礼乐通政”的治国思想来达到强化皇权统治之目的。 Lot 3311 清乾隆 铜高足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D 19.3 cm 来源: 1.好善簃 (Gerard and Ellie Hawthern) 旧藏 2. Pat Bedford Antiques 伦敦,1970年代 3.1987年购于伦敦柏孟赛古董市场 4.香港拍卖会,2015年12月3日,Lot 105 高足盘铜质纯正,器表呈熟棠梨色,密布散碎的雪花金,当为精铜合铸重器。底足内侧錾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字体规整流畅。整器做工精湛,材料珍贵,是重要的祭祀之器,其形制古朴雅致,又具清宫造办处之工细沉稳风格,结合其造型、工艺、款识,推测此拍品应为典型宫廷制式。 乾隆时期慕古之风之甚,瓷器、玉器、铜器等各类艺术品都有体现,而本品造形应为清朝慕古而创新的品种之一。借鉴商周时期青铜豆、青铜铺与战国时期漆豆的造型,将其巧妙地调整而成。整器意追高古,匠师巧思创新,以精铜结合仿古器形,怀古犹见新,颇值珍视。且本品来源清晰,极为难得。 Lot 3312 清乾隆 铜浮雕云龙纹朝冠耳炉 “大清乾隆年造”六字楷书款 H 46.6 cm、W 48.4 cm 朝冠耳炉之器型历来为宫廷专用,其朝冠耳往往寓皇家威严之意于其中,今日在故宫殿前陈设中仍然可以见到各式朝冠耳炉。因清代宫廷宗教法事盛行,铸炉处的日常生产除了文房陈设之外,还包括大量佛前供器。清档中即常见此类器物的记载,如乾隆二十四年有\"初八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铜烧古朝冠耳炉一件,传旨着配花瓶蜡扦,钦此。于四月初三日,员外郎金辉将铜烧古朝冠炉一件配得花瓶蜡扦一份,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由此档案可知铜朝冠耳炉在清代是常见的宗教用器,与双瓶合为佛前五供,是陈设于庙堂之中的高等级供器。 此件乾隆御制铜铸朝冠耳炉,造型硕巨稳重。表面烧古呈深褐色,炉身满施浮雕装饰,无一处留白,炉口、颈、腹部皆饰二龙戏珠纹,并以回纹及覆莲相间隔;双耳内外皆满刻游龙为饰;腿足浮雕兽面卷髯怒目,十分生动。器身铸刻纹饰繁丽奢华,威武的游龙纹样更章显无上皇权,十分罕见。 炉外口沿正中铸刻阳文“大清乾隆年造”六字楷书横款,其运笔转折处圆柔,虽为铸刻却犹似书写。整器浮雕装饰颇为有致,尤其主体的云龙赶珠图案,设祥云铺地,双龙龙首及宝珠皆以高浮雕突出,繁而不杂,显为清宫造办处所制之器,极具收藏价值。 同类可见,香港苏富比2008年售出一套清乾隆御制铜铸刻“二龙争珠”图五供(2008年4月11日,编号2826),以HKD 22,727,500易主。其中铜朝冠耳炉与本品品级、形制、工艺等如出一辙,应为同一时期乾隆宫廷造办处为紫禁城内的宫殿和庙宇订制,或作为呈现皇帝的贡物。可兹比较。 故宫慈宁宫的咸若馆也有一组宏伟华丽的铜铸五供套件(包括一只香炉、一对烛台和一对宝瓶。见《清代宫庭生活》,页299,图版467,香港,1985年)。慈宁宫是清代后妃进行佛教祭拜仪式的重要场所。慈宁宫所藏一组装饰较为简单,此炉工艺较之故宫藏品工艺更为丰富,所雕刻龙纹工艺更加精美,且在局部细节设计上参考了上古青铜器之纹饰,品级显见更高,可做比较。 值得一说的是,此炉所用的铜,系专门为宫廷所炼制的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颜色深沉,所铸刻纹饰下的地子在自然光下显灿金色,宛若鎏金,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宫廷掐丝珐琅部分
(相关资料图)
宫廷漆器部分
漆工艺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漆器以华贵和含蓄兼容的特质,被延续制作和使用至今。清代漆器是对几千年的漆器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的漆器美术品,无不制作精美,装饰华丽,体现了清代“康乾盛世”的气魄和时代特点。漆器制作得到了皇家的重视和提倡,形成了以造办处为主的宫廷漆器制作中心,并与地方漆器生产并存,共同发展,出现了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局面。且制作和使用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以宫廷漆器最为突出,大至宫廷典章用品、陈设品,小到生活日用品、文房用品和赏玩用品。 是次专场,漆器板块共甄选4件雍乾时期宫廷漆器拍品,集剔彩、识文描金、黑漆描金等多种制漆工艺,一窥其真容,精气神自来,正所谓器美神完。 Lot 3319 清乾隆 御制剔彩罗汉图插屏 L 66 cm、W 24 cm、 H 65.6 cm 参阅: 香港拍卖会,2004年4月25日,lot21 乾隆一朝,各式雕漆之作严谨工巧、富丽繁缛,开创出华丽精巧的典型风格。由于国力强盛和乾隆帝的积极推动,清代漆器制作到达一个鼎盛时期,史载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左右,宫廷密集制作了各式雕漆作品,百工炫巧争奇,料不厌精,工不厌细,开创出华丽精巧的典型风格,影响深远,其中剔彩属雕漆内工艺最繁复,且最少见者,是次上拍的御制剔彩罗汉图插屏即为其中珍贵隽永之表率。 剔彩属雕漆器内工艺最为繁复者,其有堆色雕漆和重色雕漆之分。此件器物属于重色雕漆,即是在做好的器物胎骨上分层髹涂不同颜色的漆层,当漆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根据图案色调的要求,将其以上的颜色剔掉,露出所需色漆,并在其上面剔刻花纹,故又称 “雕彩漆”。 此件乾隆时期的御制剔彩插屏尺寸硕大,气势恢宏,木雕攒框而成,通体剔彩工艺,两面均工。屏心以剔彩工艺装饰,一面以罗汉画意入饰,八位罗汉,各具形态,一派华严胜境。人物的神态、衣物皱褶的处理及山石树木的布局等等皆用心而为之,做工精细无以复加。另一面以高士祝寿图入饰,画面构图繁而不乱,人物神态动态描绘写实精道,宛如一幅立体的水墨画卷。整器纹饰繁密,紊而不乱,井井有条,法度严谨,髹漆厚薄适中,漆质坚脆,所雕纹饰均工整有佳,刀法灵活多变,磨工、刀锋兼具,均体现了乾隆皇帝非凡的艺术品位。如此精美绝伦,造价昂贵,费工费时,工艺复杂难度极大的剔彩插屏,当为清宫御用之物。保留至今实属不易,诚可典藏。 香港苏富比,2004年4月25日,lot21 同类可见,香港苏富比2004年春拍,曾售出一件清乾隆 御制剔红雕山水高士祝寿图插屏,编号21,以1,742,400港币成交。二者插屏制式、纹样构图、尺寸等如出一辙,唯局部纹饰及工艺略有差异,其采用剔红工艺,本品运用剔彩工艺。 Lot 3317 清乾隆 御制紫檀胎洋漆嵌玉绢画四季花鸟图台灯一对 H 56 cm(2) 本对御制洋漆嵌玉绢画台灯,制作工艺复杂,色彩绚丽、雍容华贵,系极为罕见的御制宫灯品种,除此以外,未见他例。洋漆有两个含义,一个指模仿日本漆器的装饰手法(如莳绘、识文描金),另一个则是借鉴日本的调漆工艺。洋漆工艺在雍正、乾隆宫廷的盛行,可以从造办处的大量制作,与地方官的不断进贡反映出来。 在造办处活计档中,我们可以见到与「洋漆」台灯有关的记载: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二日查每逢年节重华宫安设台灯一座,今已奏准修理见新在案。查台灯皆系字画洋漆珍重之物,虽于房屋收贮,而无套箱保护,至冬令风高,夏有湿潮,久受风湿,恐致绢生斑点,漆木爆裂,欲难以用,请添做套箱包收,可得坚久鲜明,不致损坏。今逐件按式酌合,请添做木箱九件,谨啓大人、总管查照施行。谨此具呈。(图 1,出处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 37 册 p494) 图1 从这条清档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洋漆台灯在乾隆本朝宫廷内就贵为「字画洋漆珍重之物」,因北方冬季漆木易爆裂、夏季绢画易生霉斑,无法长期陈设,仅每年春节安设于重华宫,其余时间均需妥善收存,即「添做套箱包收,可得坚久鲜明,不致损坏」。 重华宫原为乾隆潜邸,继位以后,曾为重华宫作诗达105 首,春节(清代称年节)期间多次在此处设宴,与群臣联句。清代皇家书画收藏谱录《石渠宝笈》的编纂体例是首先区分藏品所在的殿阁,再「依次提纲,以书册、画册、书画合册、书卷、画卷、书画合卷、书轴、画轴、书画合轴分条列目,其笺素、尺寸、印记、姓名、赋咏、跋识,与奉有御题、御玺者,皆一一胪载,纤悉必详」。该书记录的收藏地点共14处,以干清宫居首,养心殿次之,重华宫第三。重华宫的地位尊崇,可见一斑。高宗对于其中陈设物品的种类和状态自然非常关心,并时有旨意下达。 图2 此对御制洋漆台灯呈方形,体量高大,以识文描金技法制成灯架,以铜漆金方式制灯箱与立柱。灯顶毗卢帽式,内贴纱保护透雕缠枝西番莲纹,中部内收镂空饰以朵花纹,其下四面栏杆,亦以缠枝莲纹为饰;灯体上下起拐子龙纹为栏,四角立柱。中央为饰以绢画的长方形玻璃灯箱,康干之际,平板玻璃多自粤海关采买进口,供内廷使用,价格高昂。此对宫灯内衬玻璃,既能透光,又可保持绢画之整洁不褪色。灯座中部嵌雕缠枝西番莲纹玉板,下部底足识文描金西番莲纹,其下四如意云头足。宫灯的形制与明万历年间成书的《三才图会》记载的书灯(图 2)接近。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浏览全图→ 关于宫灯四面的绢画,在造办处灯作有如下记载 : 乾隆二十年三月二十一日员外郎白世秀将改得咸福宫灯样二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灯心字画片不要天圆地方,要长方字画心子,旧灯身配宝盖,亦准做。钦此。 于本年十月初八日太监张良栋持出绢字片六张。 于本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员外郎金辉将做得彩漆绢画灯二对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图 3,出处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 21 册 p426) 图3 文中提到的「长方字画心子」以及「绢字片」与本宫灯四面绢画相符。此等绢画,为宫廷画师绘制好以后,交由造办处灯作安贴于宫灯之上。绢画花鸟生动,色彩典雅,画风与当朝宫廷花鸟画家邹一桂的作品颇为相似。 Lot 3320 清雍正 黑漆描金多宝格一对 176×108×43 cm(2) 来源: 德国拍卖会,2018年12月6日 ,Lot454 出版: 《御制古玩 - 皇家寺庙宝藏》P52-55,Christopher Bruckner 主编,Asian Art Gallery 出版,1998 年 11 月 参阅 : 1.《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14·格、柜、橱、箱》三六,黑漆描金山水纹多宝阁一对。故宫出版社出版,2015年12月; 2.《华丽彩瓷·乾隆洋彩》五十六,乾隆八年瓷胎洋彩诗句菊花玉梅瓶一对。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2008年9月。 出版:《御制古玩 - 皇家寺庙宝藏》P52-55 多宝阁又叫宝贝格,是极具代表性的清代家具。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雍正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圆明园来帖内称:“三月二十三日郎中海望奉旨,九洲清晏陈设的宝贝格二架系楠木的,内安古玩看着不起色,尔照此格尺寸另作黑漆格二架,如隔板雕花不能做漆的,尔将两面隔断板或方形、圆形、腰圆形、长方形的酌量配合,俱个挖透……”。由这段档案可知,雍正年间多宝阁的形式、格调、装饰风格已基本确立。浅色楠木与古玩不起色,便用深色调沉稳的黑漆架格搭配;多宝阁兼具陈设与展示功能,其观赏性大于实用性,于是要雕花,要做漆,要在侧面隔断开孔,以增强其艺术效果。←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浏览全图→
雍正一朝的《活计档》中,传旨漆作承造各式各样的描金漆家具不胜枚举,即档案中经常提到的“洋漆”或“仿洋漆”。这与雍正皇帝的个人喜好息息相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胤禛朗吟阁图像》中,尚为皇子的胤禛端坐于黑漆描金圈椅中,身后便是件黑漆描金架格。 一只多宝格背面及侧面 另一只多宝格背面及侧面 本件黑漆描金多宝阁以方材为框,横枨顺枨错综联结,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每个格子都设有券口牙子,有透雕缠枝莲纹券口,透雕云纹圆形券口,拐子龙纹券口,壶门形券口等。两侧隔断兼有葡萄叶形开孔,扇形开孔。这种设计打破了中国传统家具强调对称性和连贯性的结构特点,可谓奇思妙想立意出新。格子下以穿带承托,增加牢固性。最上一层顶板用材厚重,与边框同宽,以便放置大型古玩器物。 多宝阁除顶板之上、底板之下,通体施以描金。有仙山玉宇、亭台楼阁、海屋添寿;亦有石榴佛手、癞瓜青藤、洋菊寿桃、四时瓜果。金漆施作千文万华、富丽堂皇,最彰显皇家的隆德与气度。雍正皇帝对漆器制作的要求是“精细”、“文雅”、“入骨”,这几点从本件黑漆描金宝贝格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如石榴、菊花、枇杷等均为写生花卉,如绘画般自然生动,树叶花朵有随轻风摇曳之感。 故宫博物院藏品 同类可比较故宫博物院藏黑漆描金山水纹多宝阁一对,形制,装饰手法极其相似,体量尺寸要比本品小一些。 Lot 3329 清雍正 描金花卉纹多宝漆盒 42.5×27×29.5 cm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雕漆》,故宫博物院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图版361; 2《和光剔彩—故宫藏漆》,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年2月,P154 描金漆就是在单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工艺,其中黑漆地最常见,其次是朱漆地或紫漆地。根据档案记载,雍正时期制作了大量的描金漆器,其中主要分传统和仿洋漆两种技法。所谓仿洋漆即指仿日本称之为“莳绘”的黑漆描金工艺。“莳绘”主要是在制胎和用金工艺上技艺独到,优于我国,特点是器物胎薄体轻,久不变形,金色光亮。雍正帝一向钟爱沉稳凝重的黑色,这在同时期的瓷器、画珐琅等多种工艺中都有所体现,并成为雍正工艺品的时代特征。因此,以黑色为基色的仿洋漆工艺品在雍正时期得到很好的发展。此件多宝漆盒即为雍正当朝制描金黑漆作,运用的是我国传统的技法,即在档案中多有记载的“杉木卷胎”再糊麻布的做法,因此可以说本品是中外工艺技法相结合的产物。清宫中类似金漆技法常用于盒匣、箱柜、屏风等。 此件多宝漆盒为清宫漆作巧匠创新之作,将香料收纳之器设计成辇车样式,集实用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身。整体纹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主题突出,华丽精致。其内部可贮香料与文房器具,亦可作陈设观赏器。整器呈现出雍正朝宫廷御用器物集优雅与华美于一身的特点,实例展现了雍正所追求的“内廷恭造之式”,华美无双。故宫博物院藏品
博物馆藏品中,亦可见此类套盒,但都为剔红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藏有个例,形制均与此拍品相同,其整体纹饰的设计亦大致相同。滑动浏览更多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电话:( 86-21 ) 5466 0508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电话:( 86-20 ) 3808 8589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电话:( 86-25 ) 8670 2356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电话:( 86-571 ) 8535 9925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台湾
电话:( 886 ) 2 2757 6228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电话:( 81-3 ) 6206 6682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电话:(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邮箱:usoffice@cguardian.com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